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100種保育方法,激盪在地社區的真情味

 帶著大量水氣的西南氣流,讓六月份的天氣不太穩定,難以捉摸。為了專業研習「100種保育方法」,員山館的講師們只能默默祈禱,希望活動當天是個好天氣,讓一切順利進行。

 幸好老天爺聽到了我們的祈禱,68天氣大好呢!不論是同樂社區在地的夥伴,或是來自各方的學員,都帶著愉快的好心情與會!講師們也精神抖擻,要帶給大家充實有趣的社區保育課程。究竟,課程討論了些什麼呢

帶著愉快心情,作夥來去逛同樂社區!


 同樂社區位處宜蘭縣員山鄉,是個靜謐的農村。在地生產的芭樂、金棗、桑葚、蓮霧、竹筍等,品質優良頗受好評;此外還結合乾淨的湧泉,發展出釀造水果醋的產業喔!務農為主的居民,受到養生無毒的理念鼓舞,在社區的「幸福菜園」耕作時,自發地承諾用無毒的方式耕作。


「幸福菜園」來自善心居民無償提供的土地。


 「幸福菜園」開放給居民及同樂國小師生申請耕作,大家以「志」耕農的身分,感受植物與環境的生命力。學員熱烈分享各種蔬菜栽種、照顧、料理的心得;其中,討論到最令農人頭疼的昆蟲時,大家無不七嘴八舌,描述起牠們的樣子:「綠色帶黃條紋的菜蟲」、「滿身毛刺的毛毛蟲」、「嘴巴長身體胖的甲蟲」等,要怎麼從外觀簡易判斷昆蟲的類別呢?


漂亮的甲蟲是路過的旅客,還是菜園的大食客呢?


 依據昆蟲外型與特徵,就能大略猜測出昆蟲的分類:常見的毛毛蟲,極可能是鳞翅目的幼蟲(如蛾、蝴蝶);有堅硬鞘殼的甲蟲,可能是鞘翅目的昆蟲(如天牛、象鼻蟲、椿象);貌似只有一對翅膀的小飛蟲,可能是雙翅目的昆蟲(如果實蠅)等。無毒理念讓生物與土地雨露均霑,使生態豐富起來,也因為這些「檢驗師」的親身背書,蔬菜外觀雖然坑坑洞洞,吃起來卻是安全又放心!

 社區的竹筍田,又有什麼等著我們發現呢?竹子是森林的「副產物」,從斗笠、家具,到美味好吃的涼拌竹筍,滿足了生活食衣住行的種種需求。農夫除了耕種,還要幫田「蓋棉被」,避免竹筍因照射到陽光而「出青」變苦影響口感。而看似單純的竹林中,原來有許多生物生活其中,例如愛吃竹筍的田鼠、臺灣大象鼻蟲(又稱筍龜)、椿象等,筍農要保住收成,必須跟生物們鬥智鬥力,十分辛苦呢!


辛苦的筍農必須跟「鼠、龜、象」三寶鬥智鬥力。


 散步在社區小路,看阡陌農田間蜿蜒的水圳,還有竹林、果園及聚落點綴其間,平日緊張忙碌的心都沉澱下來。在鳥鳴相伴中,夥伴們抵達新城橋堤防邊的「三角埤」,這裡匯聚了同樂的湧泉與地下水,提供鄰近地區灌溉與民生用水。由於同樂社區乾淨的水質,讓早期的宜蘭酒廠特地埋設涵管,引湧泉水釀酒喔!


匯集了溪水與湧泉的三角埤,是在地重要的水利設施。


 三角埤周圍有許多水田,因農村人口老化,現在多為休耕的狀態。但鄰近埤塘與溪流,又有草本植物覆蓋,成為水鳥棲息的地方;根據社區夥伴觀察,每日晨昏有許多鷺科水鳥在這裡覓食,也看過秧雞科的鳥類(如白腹秧雞)在這邊築巢喔!就讓我們學習使用望遠鏡及查閱圖鑑的方法,用眼睛觀察漂亮的鳥兒吧!


休耕的水田,成為了水鳥棲息的樂園。


「白鷺鷥小姐」親身示範,說明鳥類的特徵在哪裡。


 結束了同樂社區小旅行,稍歇片刻後,由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陳榮宗博士,分享推行「綠色保育」的經驗。「綠色保育」是因2009年臺南官田地區,棲息於菱角田的保育類動物「水雉」,因農藥中毒大量死亡而發起,透過有機農法與契作,讓人們與生態合諧共存。經過多年推動,越來越多農友加入,足跡遍及宜蘭、花蓮、臺東、苗栗等地。


「綠色保育」不但充實農友的心,也豐富自然生態。


夥伴分享從事有機農業的心得與經驗。


 活動在陳博士精采的分享中邁入了尾聲,面對「保育」這發人省思的議題,夥伴們認為不光是政府或專家學者的責任,而是所有人都該面對的事。社區進行保育行動不是容易或能立刻見到成效的事,除了要熟悉地方的資源與生態基礎資料、找出影響生態的因素等,還要凝聚社區共識,一起找出最適合在地的保育方法。


保育的方法很多種,哪一種才是在地最適合的呢?


  社區保育可以從關心環境生態變化、累積在地生物調查資料開始,也勉勵大家嘗試以友善環境農法耕作,及從消費端著力,用消費來改變市場與產業!保育之路你我並不孤獨,想加入「綠色保育」的農友,歡迎和慈心基金會合作洽詢;對於生態保育有需要協助的地方,也別忘了員山生態教育館是大家的好戰友喔!

活動精采照片請點我


延伸閱讀:
「社區自然資源調查研習班」活動花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請登入Google帳號,方可開始留言。